- By test - In 中国vs巴西世界杯
牂牁、夜郎秘境追踪 贵州凯里 唐欿
《史记》记载,“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于是始开濮地而有之。”
如果不读仡佬文献,我们无法理解楚王熊通“始开濮地而有之”是什么意思。读后,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濮地”就是“普国”之地。楚国闹独立,发生在楚王熊通37年,即公元前703年戊寅,此年为普王宣庆24年,他自立为武王,与随国建立同盟关系,正式独立建国,从此走上中国历史舞台。在我看来,楚国独立的历史事件,标志着卜濮文明正式由盛及衰。楚国正是因为扼住了长江中下游的战略咽喉,使得大西南及其它内陆地区被阻断了出海贸易,这也就引发长达数百年的濮楚大战。这就是今人无法了解到的“湖北”的前世历史。了解到曾经有过楚王熊通“始开濮地”之乱,也就不难理解近代武昌起义竟然要了清王朝的命。
公元前703年,与公元1911年,两者相距2614年,前者要了大元后继者普国的命,后者要了清王朝的命!2024.4.2,10:41
二
珠江水系示意图
乌江在长江流域的位置
关于牂牁江问题,我们一直是被《史记》《汉书》等汉文献误导,以致得出许多啼笑皆非的结论,最可笑的结论当是“都柳江是牂牁江”的奇谭。
我们细致考察珠江水系后,若要在江上运兵运物资打南越,我想无论如何都不会选择北盘江、南盘江,当然也不会选择什么都柳江。很简单的动兵路线,打南越一定首选攻克韶关。韶关那里有相对适合水路进军的北江。汉武帝刘彻怎么可能放弃这个主攻方向,而去从交通并不发达且存在江河落差巨大的南北盘江进军呢?都柳江之说,更是无稽之谈,它处于最有可能身处且兰国的核心区域,从其最终被灭的结局而言,其不大可能成为西汉帮凶。
南北盘江区域应该受滇国和夜郎国控制。以夜郎国迟于且兰国、南越被灭84年来推测,可能存在西汉与夜郎国的利益交换,夜郎国充当西汉的帮凶,从南越西北面动兵,与西汉韶关方向形成东西夹击。大概这才是夜郎国出兵十万助汉的由来,而所谓“浮船牂牁江,出奇不意,此制越一奇也”就成问题了。贵州境内的江河都不大可能行船而成为打败南越的战争需要。
《濮祖经》记载,“牂牁大巫,距普八日,九天母石,南之古地,悬崖陡壁,峰峦群围,水泻飘沾,巨木遮复,中独一路,巨木悬搭,木房山崖,顶开石屋,前王内古,后裔谢牂,长居于此,谢为濮王,以此为宫,国城迁此,据居险要,见牂牁王,悬筐上吊,临处一山,上有二高,如羊顶髻,山石如旌,前有石柱,高大无比,有山如人,移上一洞,险存于崖,洞存朱砂,水银盐迨,下临促水,河宽百步,前设换市,牂牁王谢,悍直强和,善通水道,聚濮输成,牂牁大江,发明换币,币换物粮,船行牂江,朱砂水银,枸酱漆迨,广递各方,朱砂水银,交好慧王。”
这个记载亦使我们将搜索所谓牂牁江的可能性聚焦在乌江,比如思南境内乌江段,就可能成为今后按照《濮祖经》记载来重点考古的地方。如清初田雯《黔书》说:“牂牁江即今日之乌江,汉牂牁守陈立据思邛,诏夜郎王将兵破之。牂牁旧治既在思南,则牂牁江宜在思南。”2024.4.2,17:17
三
《濮祖经》记载牂牁王谢“交好慧王”,该“慧王”实为周惠王姬阆。牂牁王谢在位33年(公元前686年乙未至公元前654年丁卯),周惠王在位25年(公元前676年乙巳至公元前652年己巳)。亦即牂牁王谢11年,周惠王即位。
《管子•小匡》记齐恒公说,“余乘车之会九,兵车之会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南至吴、越、巴、牂牁、不庾、雕题、黑齿、荆夷之国,莫违寡人之命。”话中所提到的“牂牁”已被学界公认为汉文献最早记载“牂牁”的出处。语出所谓的葵丘会盟,发生于公元前651年庚午,此年乃周襄王姬郑即位第一年,时值第2任牂牁王郭雨3年。郭雨在位21年,即公元前653年戊辰至公元前633年戊子。
但牂牁王郭雨时期,与晋文公(公元前636年乙酉至公元前628年癸巳在位9年)有4年历史交集,而另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是楚成王(公元前671年庚戌至公元前626年乙未在位46年)。这个历史时期就是楚晋争霸。《濮祖经》记载,“楚霸南方,南方诸侯,由楚统辖,牂牁归楚。”2024.4.2,21:49
四
《思南府志》 关于田佑恭事迹的记载
今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篇声称已找到田佑恭墓的文章,于是好奇问郑继强老师,他也没听说此事。然后他打电话询问务川县文旅局原负责人,对方称并未发现该墓。闻言顿时纳闷,这个叫郝鹏的记者究竟是真是假,谁会无聊伪造这么一篇文章发到网上呢?
《思南府志》记载田佑恭(1075-1154)葬于“婺川归义乡西山之原”,《思州田氏宗族谱》记其“葬于归义乡支昌祖茔之侧”。而“归义乡”经过年代变迁,其具体对应今天哪个地方似乎成谜。
“归义乡是古书所记,当地文史研究专家一直都在找!发现田佑恭的墓自然也是子虚乌有的事!这个是我打电话给务川文旅局李局长得到的回复。”
我估计郑老师所讲的这位李局长,应该叫李康,但现在转任其它岗位,已不担任县文旅局局长。我看到2020年7月24日的一篇文章《务川县文体旅游局局长李康:黔中可寻芳,仡佬韵味长》,上面有一幅郑老师提供的贵州务川汉墓出土的丹砂图片,故此推断郑老师跟这位时任李局长相熟。
按照仡佬文献记载,发生所谓“大观元年(1107)率地归附”事件,田佑恭时年32岁,而此时在位的仡佬王是徐方(1096年丙子至1120年庚子在位25年),并不是田佑恭所为,这是《濮祖经》作者的失误。1121年,宋徽宗宣和3年,田佑恭年方46岁时,开始担任仡佬王,至其1154年薨,在位34年。2024.4.3,18:26
五
在仡佬文献中,“道”与“老子”是同义词,也可以说,“道教”和“老子”是一回事。但是在汉文献里,“老子”被看作是“李耳”(或李聃)的别名,这看来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误会。
濮巫谢古是“巫道合一”“大倡和合”所成“道教”的倡始人,而李耳本人只是道教一个支派的首领,“受使周王,规划道教;久立为主,力扬和训。”那么“受谁使派”呢?
据《濮祖经》,李耳是受第4任牂牁王木永使派。木永,公元前608年癸丑至公元前584年丁丑在位25年。其在位期间,与周匡王姬班、周定王姬瑜、周简王姬夷存在历史交集,其中与在位21年的周定王姬瑜(公元前606年乙卯至公元前586年乙亥在位)共始终。因此,我们可以作出一个判断,李耳出使周朝辅佐的周王很有可能是周定王姬瑜。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当周定王姬瑜驾崩,便有了李耳出逃函谷关的故事。2024.4.3,23:42
六
《濮祖经》作者在撰写《牂牁国史》时,出现重大失误,没有厘清周景王姬贵22年(公元前523年戊寅)这一年第6任牂牁王王周与第7任牂牁王简权力交接的具体年代;且弄错了时任楚王、晋王之名。
王周自公元前546年乙卯至公元前524年丁丑在位23年,简自公元前523年戊寅至公元前510年辛卯在位14年。显然,按其记载发生秦、蜀、巴、楚联合攻打牂牁的周景王姬贵22年(公元前523年戊寅),已是简任内。时任楚王是楚平王,而非楚庄王;时任晋王是晋顷公,而非晋悼公。时任巴王、蜀王是谁,已无文献考证,但时任秦王是秦哀公。
当然,按其记载称李竹在与四国战争中“计杀楚首,捉拿秦王,困虏蜀王,巴王来救,被俘绳绑”的出色表现,不足信。我认为这是在“神化”夜郎国创始人李竹的“英明神武”。
李竹出生于公元前540年辛酉八月十三日午时。公元前523年,李竹年方17岁,即便其“勇猛善谋”“声如雷鸣,武力过人”,一个稚嫩小伙子纵有天大本事,也不大可能完成“倾覆”四国元首的战争奇迹。否则,其建立的夜郎国早就挺进秦岭,横扫长江中下游区域了。2024.4.4,7:12
七
我一直不急于引入各家关于牂牁和夜郎考证的论述,我知道那是一团浆糊,所以我采取的态度是站在仡佬文献的角度上看世界。
今早,安顺王国权先生留言,让我在景亭湖先生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再对仡佬天书作一次系统性的介绍,以飨爱好者。国权先生称,“我对此文字并未作个人的定论为伪造文字,只是我的知识有限。”
我向国权先生简单报告,仡佬天书为上古“八显”文字之首,见于《云笈七签》。但历代烧书杀人及有意识的去卜濮化,东方大地活生生毁灭了与夏商周并存的大元国历史。
《史记•封禅书》记载,“(刘邦)徇沛,为沛公,则祠蚩尤,衅鼓旗。”这可是司马迁亲笔写的,请问刘邦凭什么打下沛县后跑去祭拜蚩尤?
仡佬文献分明写着刘邦是濮人,但为什么自他创立汉朝后就开始了清算卜濮印记的“文化大革命”?以至于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都对卜濮采取了极其卑劣的迫害、征服。东汉安帝(114-125在位12年)时期,就发生了“改濮为獠(僚)”的政治迫害,遂有土家族、壮族改称此名。
被东方人奉若神明的《史记》,其实是一部阉割了长江文明先创性的史书,它掩盖的正是今天我们如在雾里看花的“三星堆文明”“凌家滩文明”“良渚文明”,而且今天考古界的鬼魅们跟着古墓里的阴魂一样,还在看守着一个震惊世界的秘密,那就是无论是“三星堆”,还是“良诸”,它们皆有文字!2024.4.4,11:04
八
卫星地图上的思南石门坎村
卫星地图上的思南石门坎村
卫星地图上的思南石门坎村
卫星地图上的思南长坝镇
仡佬文献中的“牂牁江”,在务川九天母石南面,它肯定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乌江。
我们要根据《濮祖经》的记载,在一片悬崖峭壁的地方,有瀑布飞流直下;有两座像梳着羊顶髻发型的山峰;那里的“山石如旌”,这或许是对今之“石林”地貌的描述;那里还矗立着一根高大的石柱;还有一座酷似人形的山峰。那里有一处山洞,正好在悬崖上。
这就是2700年后,我们将要根据古籍记载进行的“寻宝记”——牂牁秘境追踪。
那时已经跟其他诸侯国一样,牂牁国也有自己的“换币”,因此,这也将成为未来考古需要特别留心的物证之一。
目前,乌江只有思南境内的石林较有名,不知湄潭、瓮安、余庆等地在乌江沿岸是否也有这种地貌。当前,将思南列入重点寻考对象,不但有文献依据,亦具备足够的地理条件。2024.4.4,15:07
九
《濮祖经》带给当世的震憾之一,便是解谜了“悬棺”由来。“濮乃天子,死亡归天,尸存岩崖,洞石岩阡,部落头人,死亡归天,尸葬于地,濮众往祭,捧手握手,触脚仰天,呼喊天主,接引上天。”这一习俗起源于大元建立的濮国,因纪念其创始人,故濮国又称大元国。
大元国始建于公元前1769年壬辰,止于公元前829年壬申,长达941年。大元分两个历史阶段:其一为单王时期,即公元前1769年壬辰至公元前1501年庚申,共有9任濮王;其二为双王时期,即公元前1500年辛酉至公元前829壬申,各有25任濮王、和王。和王这一支在公元前844年丁巳至公元前831年庚午之间14年缺任,和王五喜于公元前831年庚午到任,在任上3年大元灭亡,其仍与后继者普王滚合作至公元前816年乙酉。普王犴上位后,立即废止和王,宣告双王执政正式终结。
我们接着讲起自于大元建国的悬棺制度,直到北宋仡佬王李云义(1047年丁亥至1081年庚申在位35年)结束。“云义捧手,立站数天,祷告天主,立石为棺,仡佬归天,送入石棺。”可以说,李云义是第一个按石棺入葬的仡佬王,而他的前任熊宽(1041年辛巳至1046年丙戌在位6年)成为最后一个悬棺葬的仡佬王。若将濮王大元作为第一个悬棺葬的人,以其公元前1715年丙戌去世入葬时间作为起点,至熊宽公元1046年止,悬棺葬在中国大地上存在了长达2761年。
当所有的汉文献对悬棺葬置若罔闻,故作神秘时,我们应该想到与之相反的做派——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地宫葬。悬棺葬看似匪夷所思,实则简朴节俭。对于长江文明而言,地宫葬是真正的“黄祸”!看清楚了吧,仡佬文献带来的震憾,是撕开了几千年的黑暗历史。2024.4.4,22:32
追记
广西上思县挖出石棺,是在验证仡佬文献关于起自北宋仡佬王李云义(1047年至1081年在位35年)改革悬棺葬为石棺葬的记载。享受石棺葬待遇者不多,除去可能是夫妻因素外,按石棺葬的仡佬王可能有李云义、徐静、徐方、田佑恭、田汝端等。田汝端继任者田运宗由于不得民心,引发民变,招致辛弃疾镇压。即便算上田运宗,类似的石棺葬不会超过6具。我们同样可以预测,今后若在遵义务川所谓西山之原发掘出田佑恭墓,大概率一定是石棺葬。广西上思县的这具石棺中男性遗骸有可能是李云义、徐静、徐方这三人中的一人。2024.4.6,7:21
十
读仡佬文献,我每每震憾于它独特的历史叙事,不禁思考,东方在这两千多年里是怎么做到“偷天换日”的?它居然将与夏商周并列的大元国(又称濮国)前前后后的历史尽数销毁和改篡。正因为看到了仡佬文献,也对彝族文献产生了“反感”——它也在胡诌,一副唯我来自远古的作派。说句实话,我们没有能够从它一大串世系中找到准确的历史年代定位。而仡佬文献就不同了,它的叙述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不同于汉文献又不同于彝族文献的历史世界。至于谁在说谎,可交给时间和考古论证。
仡佬文献有一个《周李耳史录》,“卜人最早发现火及种子;发明工具、占卜术、数字、纸笔等。”“仓颉造文字”。“巫信发现朱砂。达贵发现酒。山古发现茶。鬼注发现水银。恕和制衣。霸造房。因凤识药草。幼异炼铁。呼能炼铜。悦然制铁器。奢白制铜器。巫发现火药。彭有造纸。乌合放木。丹不制乐器。内古发明换市,开使道,通往来,制礼义。”如果说汉文献造假,那么“神农尝百药”就是一例,它用“神农”取代了“因凤”。
昨天有友发给我一个针对东方四大发明的另类说法。比如你说你发明了造纸术,那么古埃及的莎草纸又怎么算?其实东方另有发明造纸术的古人,它叫彭有。至于这个彭有是什么年代的人,我们已无法考证,但绝对不是蔡伦之辈。同样,同出于卜濮之列的楚人为什么热衷于使用于竹简?因为按照仡佬文献记载,这个造纸术的发明是远早于夏朝建立时间的,难道楚人没有使用纸张吗?但如果真的看到楚简书法的流畅、飘逸、潇洒,我也不禁反问,没有在纸张练习,能写出这么好的字吗?我说过,楚国的独立、强大,反而是卜濮文明由盛及衰的历史表现,这种感觉强烈,但愿只是我的管窥之见。
但“偷天换日”,被它们做到了——我们读到的古代史,那些传说,好多好多是假的!2024.4.5,9:45
十一
中国古代史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辛未至公元前221年庚辰),在卜濮史上又是怎么对应的呢?
公元前770年辛未,春秋始,周平王姬宜臼元年,普国第3任普王芒9年。
公元前477年甲子,春秋止,周敬王姬匄43年,夜郎国第2任夜郎王李竹33年。
公元前476年乙丑,战国始,周元王姬仁元年,夜郎国第2任夜郎王李竹34年。
公元前221年庚辰,战国止,秦始皇嬴政26年,夜郎国第11任夜郎王傅永元年。
显然,如果我们用春秋战国划分来推断牂牁国和夜郎国的历史年代就大大失准了。其实这两个国家都在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夜郎国并不是在战国时期才出现的。
当我们眼睛里只有牂牁国和夜郎国时,殊不知先于牂牁国之上的还有普国,还有大元国,等等。
我看许多研究仡佬文献的学者,视野没有打开,甚至认为汪芒、大元国都只是在大西南巴蜀地区。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就太小看《濮祖经》《九天大濮史录》的历史叙事了。
一部《史记》所能折射的历史罪恶,在我看来,刘汉政权对上古历史的破坏远超孔子删书、秦始皇焚书坑儒、项羽烧书。如果说仡佬文献的历史叙事本就应该见于《史记》而没有见于《史记》,那么这个毁灭历史的罪责肯定由刘邦及其子孙来承担。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告诉我们,秦始皇作为烧书杀人的代表性人物,其最大的次生恶果就是培养出了不读书的刘邦、项羽!秦汉恶制成为东方最大邪灵!2024.4.5,16:15
十二
王燕玉先生(1923-2000)说,“文献上第一次出现夜郎,在楚顷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左右。楚遣将军庄蹻率兵溯沅水西征,夜郎邑东边的且兰邑首先被击破,夜郎君长投降。”他的说法来自《史记》《汉书》《后汉书》《华阳国志》,如《汉书•地理志》牂牁郡下颜师古注引《华阳国志》:“楚顷襄王时,遣庄蹻伐夜郎。军至且兰,椓船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以且兰有椓船牂牁处,乃改名为牂牁。”
看过仡佬文献后,才知上面有关庄蹻灭夜郎及牂牁之名由来分明是一派胡言。
就按上面的那个时间,楚顷襄王20年,对应第9任夜郎王多罗3年。但多罗任内,恰好是两国少有关系较好时期,“多罗濮王,拥护卫郎,贿养襄王。”在楚国不敌秦时,派兵抗击秦将司马错。因此,虽然濮史叙述不多,但绝无被楚所灭一事,而此时正是秦楚战争最为频繁之际,楚国已走入愈战愈败之途。庄蹻倒有可能借着与夜郎国良好关系之机,脱离一线战场,私自领军进入滇国,迅速夺取滇王之位。
牂牁国早已于公元前510年正式灭亡,离所谓庄蹻公元前279年带兵“溯沅”并在滇国称王已经是231年之后的事情了,又怎么可能因其系船才有牂牁之名?荒诞不经,于此为甚!2024.4.5,19:55
十三
由于我们现在仅能看到《濮祖经》《九天大濮史录》,尚无更多仡佬文献手抄本供参,如传闻中的《九天大法》手抄本可能已完全被毁,令我心痛无比。
我们能在上述两部仡佬文献推定,大元建立濮国(亦即大元国)的时间为公元前1769年壬辰。然后还可以根据其“夏桀四八,让位历元”的记载,推出夏桀元年为公元前1721年庚辰,此年亦为濮国第1任濮王大元49年。重要的推定还有,若夏桀在位52年,那么他被商汤推翻的那年就是公元前1670年辛未,亦即濮国第3任濮王历元4年。呼之欲出的就是商汤元年,它便是——公元前1669年壬申。
而这个在仡佬文献推定的商汤元年与“夏商周断代工程”推定的公元前1600年辛巳相差69年。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中国古代史最重要的一个历史年代——商汤元年介于公元前1669年壬申至公元前1600年辛巳之间。
我们还可以根据其“太戊三七,五氏让贤,公推功显”的记载推定出太戊元年为公元前1555年戊辰。
以上两个重要的商代历史时间是目前我们仅能根据仡佬文献推定出最为确定的商代历史年代。2024.4.6,20:24
十四
仡佬文献记载了“康王重文,邀濮汇商,统一文字,共符八方”,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和平非暴力”的统一文字,而不是秦始皇式的“有我无你,有你无我”般的统一文字。
在历史纪年表上,成正并不属于濮王这一支,而是和王这一系。成正为双王执政时期第11任和王,公元前1204年丁巳至公元前1156年乙巳在位49年,与第13任濮王不望、第14任濮王相历、第15任濮王王满先后共事。
我惊奇的发现,仡佬文献关于这一次统一文字的记载是准确的,而且明显带有鸟神、蛇神徽标的篆书玉刻碑文被大量收藏于民间,最著名的收藏家当属福建邱季端先生。虽然他免不得也是颇受争议人物,但丝毫不影响我对其巴蜀风格藏品的仰慕。邱氏寒江雪艺术馆有我追踪的周康王与大元国和王成正统一文字的证据。可能非得动用特殊关系,才能看到那些文字的清晰照片,我期待我的美梦成真——见到它们!2024.4.6,21:37
十五
一时疏忽,竟没有看到《濮祖经》明确写着夜郎王兴在位12年,而是恍惚于《九天大濮史录》对此语焉不详的记载。那么,《夜郎国历史纪年表》就可以正式出来了。
第18任夜郎王兴于公元前64年丁已即位,时值汉宣帝刘询10年(元康2年)。王兴在位12年,意味着公元前53年戊辰被陈立杀害,时值汉宣帝刘询21年(甘露1年)。
其子邪务继位以次年公元前52年己巳起算,至公元前27甲午计26年,故《九天大濮史录》所谓邪务领导抗汉二十余年,也就是准确的26年。
从第1任夜郎王简至第19任夜郎王邪务,夜郎国存世486年。在仡佬文献上,夜郎国创始人、第2任夜郎王李竹因其排行第三,故他才是真正的竹王三郎神。汉武帝没有杀害投诚的夜郎王,武帝元鼎六年在位的夜郎王叫李丰,他是第15任夜郎王,公元前115年丙寅至公元前90年辛卯在位26年。《后汉书》关于汉武帝杀害夜郎王及竹王三郎神来历的记载与仡佬文献记载不相符。被杀害的夜郎王只有两位——夜郎王兴及其子邪务。2024.4.7,9:37
十六
古人计算一个人的年龄跟现代人不同,是将出生之年视为初始一岁,而现代人视之为零岁,称两数之差为周岁。要讲古今之人在计数上有什么不同,我总结就是,古人立于一,今人立于0。
仡佬文献清楚记载,夜郎国创始人、第二任夜郎王李竹出生于公元前540年辛酉八月十三日午时,正值周景王姬贵5年、楚灵王元年、秦景公37年、晋平公18年。
公元前525年丙子,16岁,孤身力战胡敌,被拥戴为头领;辅助简打败犯濮胡敌;牂牁王周视其为奇材,封为竹王。
公元前523年戊寅,18岁,楚平王侵犯牂牁,继而是楚、秦、巴、蜀联合围攻牂牁。李竹英勇过人,获得牂牁王简赏识。
公元前520年辛巳,21岁,牂牁王简封其为次王,领兵对外作战,掌握牂牁最重要的经济命脉,出口朱砂、水银、盐、茶、酒、铁、铜、漆等重要物资,经营贸易交换和航运交通,征收税赋。
公元前517年乙酉,24岁,南巫大起建立南越国,但仍属牂牁管辖。
公元前512年己丑,29岁,假借九天耶郎托梦,创立夜郎国,推举牂牁王简担任第一任夜郎王。
公元前510年辛卯,31岁,牂牁王、夜郎王简病故,去牂牁国号,李竹担任第二任夜郎王。
……
公元前468年癸酉,73岁,冬,李竹去世,葬于柯地山崖,即今之“红崖天书”所在地,位于安顺关岭城东晒甲山。2024.4.7,15:40
十七
按《濮祖经》记载,第18任夜郎王兴在位12年,即公元前64年丁巳至公元前53年戊辰,亦即汉宣帝10年(元康2年)至21年(甘露1年)。若依照夜郎王兴在位时间,则其与汉元帝便没有任何关系,这与《濮祖经》称“王兴为王,汉元帝庸,宠信石显,石显欲控,耶郎盐迨,朱砂水银,遣使诓郎”直至陈立杀害王兴等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汉元帝时期存在矛盾。
查《汉书•佞幸传》,虽然石显在汉宣帝时期任中书官,但《汉书》记载石显的所有坏事都发生在汉元帝时期。
若要王兴在位之年到达汉元帝刘奭初元元年,除非王兴在位17年,否则按照《濮祖经》记载历任夜郎王在位时间来排,王兴不可能与汉元帝有历史交集。
看清楚了吧?《濮祖经》并不完美,甚至有些内容经不起推敲。但你可知,它是在一种什么历史条件下写成书的吗?
其实,《濮祖经》是在辛弃疾(1140-1207)于淳熙八年(1181)镇压李文通后,由仡佬群贤从1197年起多方搜集资料,最终于1201年写成此书。我们今天看到的《濮祖经》已是明朝万历39年(1611)的手抄本,距今413年!我们要有多大的福报才能看到这个幸存于世的仡佬天书文字呀!有人动辄就称这些仡佬文献是伪造的,我想告诉这些人,是你们没有慧眼呀!
《濮祖经》躲过了战争、瘟疫、饥荒、水火、迫害,终于来到我们的眼前。听我讲“夜郎国”,是一条伤心的大江大河在胸膛中奔腾汹涌呀!2024.4.7,21:08
十八
按照卜濮史记载,古滇国实际上独立于牂牁国(公元前686年乙未至公元前510年辛卯),与夜郎国同时建国,那年是公元前512年己丑,并非如《史记•西南夷列传》称由楚庄王苗裔庄蹻所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连卜濮史也承认牂牁国时期曾附从楚国的历史,所以庄蹻“以兵威定属楚”有一定可信度。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壬申),滇王投降西汉,从此滇国失去独立,变成益州郡。古滇存世404年。好一个“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诛”。夜郎国直到公元前27年甲午才被灭,只比古滇多活了80多年,存世486年。我在想,那枚“夜郎王印”又在哪里呢?
上文写于2023年9月22日21:23。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最宠焉。”那么元封二年与滇王同时受印的夜郎王又是谁呢?他是夜郎国第15任夜郎王李丰,公元前115年丙寅至公元前90年辛卯在位26年,相当于汉武帝26年(元鼎2年)至51年(征和3年)。在仡佬文献上,郑运与李丰之间没有被杀害的夜郎王。竹王三郎神,就是对夜郎国创始人、第2任夜郎王的神化崇拜,并不是《后汉书》所称是对被杀害的夜郎王的纪念。
如果李丰死后采用的是悬棺葬,那枚“夜郎王印”亦随葬的话,可能早已被盗,更何况李丰葬于何处都无从知晓呀!2024.4.8,20:56
十九
我在孔夫子旧书网购买的这本《夜郎国都在思南:乌江就是牂牁江》已从毕节金沙发货,由此我亦知道,贵州也有人在经营“翻版书”生意了。我昨晚跟田维华先生聊到了这个事情,他一点都不生气,并说好多朋友都在网上买到了他的书,他也知道那是盗版。他满意的是这些盗版没有随意改动原书的内容。我心想那是非常有“敬业精神”的“翻印”。听得出来,他的专注力在于只要他的思想能得到广泛传播,不会在意他的著作是不是被盗版。有一句黑色幽默的话,盗版是对作者的最高肯定。但人生经验也告诉我,盗版或许是打破经济条件限制最好的一种存在形式;讲简单点便是,如果我们都是高收入,谁还会支持盗版呢?谁又不想当一个体体面面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双贵族”呢?
我听他说也有《九天大濮史录》《濮祖经》,于是我就提到了景亭湖先生,田老说他跟景先生是“同庚”,这就说明他俩认识。我告诉他,我跟景老也有微信联系了。我建议他还是请年轻人教他玩微信。我用他电话号码搜索到了一个叫“维华”微信号,应该是他之前有人帮他注册的,只需启用即可。昨晚,他又很快拨打我的电话,问我的电话号码,说明田老还不会在手机上玩“复制粘贴”等简单功能。昨晚至今没有等来他添加我为好友,说明他还没有找到年轻人帮他。
关于田老电话上告诉我的地址:经开区四组团,我向去年12月20日在贵阳认识的思南县女企业家——贵州国富生态食品公司的袁大美女请教,她证实“四组团”这个地名没有错。
我知道景亭湖先生是1948年生人,所以既然他俩“同庚”,我也就知道了田老也是76岁了,仍在笔耕不辍,令在下感佩之至!2024.4.9,7:18
二十
唐欿绘制的《夜郎国历史纪年表》
由于汉文献对夜郎王之名知之甚少,仅有“多同”出现于汉武帝时期,所以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后汉书》记载“武帝元鼎六年”出来“迎降”得赐“王印绶”,不久又被杀的“夜郎侯”是“多同”。仡佬文献出来后,这个历史问题告破,不但不是“多同”,也没有在元鼎六年被杀的夜郎王。
第13任夜郎王在位33年,从公元前164年丁丑至公元前132年己酉,对应从汉文帝刘恒16年至汉武帝9年(元光3年)。而元鼎年间,是汉武帝25年至30年,即公元前116年乙丑至公元前111年庚午,涉及第14任夜郎王郑运和第15任夜郎王李丰。
郑运在位16年,从公元前131年庚戌至公元前116年乙丑,对应汉武帝10年(元光4年)至25年(元鼎元年);李丰在位26年,从公元前115年丙寅至公元前90年辛卯,对应汉武帝26年(元鼎2年)至51年(征和3年)。
综上,若按《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载,与滇王同时“受王印”的那个夜郎王,只能是李丰。这里有必要按仡佬文献澄清的是,元鼎六年没有夜郎王被杀,竹王三郎神庙供奉祭祀的仍然是夜郎国创始人、第2任夜郎王李竹。2024.4.9,9:36
后记
汉文献讲的“唐虞之世”,现在看来,那个所谓的“虞”朝很有可能就是卜濮史上的“大元国”。大元国,是一个与夏朝分庭抗礼的南方统一国家,起自公元前1769年壬辰至公元前828年癸酉止,长达942年。它的政治中心很可能就是我们今天考古发现的三星堆、金沙遗址。《濮祖经》《九天大濮史录》揭开了汉文献存在“孔子删书”或司马迁秉承西汉去卜濮化修史的历史真相。虞国,是卜濮史上的大元国,这才是令鬼魅们惊恐万状的那道破晓光芒!2024.4.2,22:15
历史上那个神秘的“虞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呢?一直以来,我们都被所谓“唐尧虞舜”这个词语迷惑着。
按《濮祖经》,跟尧舜同时的国家叫汪芒,创始人叫巴,定都徐阳。尧舜治西北,汪芒治东南。今天的良渚遗址,便有可能是汪芒故都——徐阳,它坐西朝东,正是天书“中”字。更奇妙的是,良渚城身处一个乌龟地形的腹部上,而那个龟首山头处正葬着吴越王钱缪(852-932)。这个必须在卫星地图上看,远古人类对地理的掌握超乎今人想象。
尧舜之后,与夏禹对抗的南方首领叫子和,他自称大卜天人,这便是我们可以据此推测与夏并列的一个政权叫卜国。
汪芒怎么过渡到大卜,这有个假定。舜禹制造的“三苗大屠杀”,可能是针对汪芒的灭国之战。汪芒灭后,子和担当了抗击夏禹联盟的首领。而当今三星堆遗堆是不是大卜国的都城,这值得想象。
“三苗”很可能是对地形的形象描述。天书“和”字是一个有三朵蕊形象,太湖的形态就像这个“和”字;而安徽境内的巢湖,却极像天书“合”字。
过去,史学界一直认为“三苗”就是今之苗族的先民。但我们没有从苗族的古歌中听出他们怎么会是“三苗”?而且,发生“三苗大屠杀”的地址也没有人讲得清楚。
“三苗”可能是对天书“和”字的另类称呼,而这个“和”字又可能是对太湖的形象指代。《周易·系辞》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如果在卫星地图上看,巢湖像天书“合”字,太湖像天书“和”字,那种震憾绝不是“胡思乱想”所能做到的。而这两个区域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史的黑洞,也是当代史学界、考古界仍用黑手遮盖的文明发源地。
那个所谓的“虞朝”,分明是区别于夏商周的政权,否则我们无法解释仡佬文献存在百口莫辩的汪芒、大卜、大元等南方政权。当《史记》秉承刘汉政权阉割历史真相写下了墨写的谎言,我们却去感动司马迁受过宫刑以及他优美洗炼的文笔!2024.4.4,19:25
寒山寺的所谓“和合祖庭”绝不会来自于什么佛教。它处于汪芒国旧地,我猜它那是对故国的永远铭记,披了件宗教外衣,久而久之,骗了世人,也骗了自己。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怎么可能是穷山恶水出刁民的黄河流域嘛?它只能是太湖与巢湖流域,亦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才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而良渚城才是不折不扣最早的“中国”之城。2024.4.4,19:46
若被灭国,后果就是你连文字都无缘拥有,还感激涕零的念“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什么叫“维新”,就是你只能伏跪“新主”,又哪可能是教你“革故鼎新”,而是“革文革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