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 test - In 中国vs巴西世界杯
大决战中,国军战神薛岳明明很厉害,为何却不去指挥三大战役?
在北伐战争和围剿红军的过程中,薛岳凭借过人的才干,屡立战功,年轻时便晋升为军长,跻身国民党军队的高层。虽然他在内战和北伐期间屡有建树,但真正让他声名大噪、名震两军的,是他在抗日战场上的卓越表现。薛岳不仅在面对强敌时展现出非凡的指挥能力,还打破了日军的多次进攻,成功守住了中国的要塞。
抗日战争期间,薛岳几乎指挥了所有重大战役,且所在的第九战区成为国民党军队中击毙日军最多的战区。日军指挥官冈村宁次与薛岳堪称宿敌,但多次交锋后,日军屡屡败北,深感薛岳的战斗力与才智。
1938年7月的万家岭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少数几次成功全歼日军师团的战役之一。这一战,薛岳通过巧妙的战术和果敢的指挥,一举摧毁了日军106师团,击毙一万余名敌军,成功为中国抗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宁用奴才
然而,时间的转折让薛岳的辉煌在解放战争中逐渐褪色。1946年,蒋介石派遣薛岳担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手握三十万大军,负责山东战区的防务。然此时的薛岳,思想未能随时局变化。他对解放军的战斗力严重低估,始终保持着对粟裕和华东野战军的轻视,认为解放军不过是游击小分队,且不具备与国民党军队正面对抗的能力。
可惜,薛岳的传统观念最终酿成惨败。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粟裕以七战七捷的战绩狠狠打了薛岳一个措手不及,解放军的迅猛进攻让薛岳损失惨重。徐州战区的战事接连告败,国民党军内也开始对薛岳的指挥能力产生质疑,认为他已不再具备抗衡解放军的能力。
蒋介石此时对薛岳彻底失望,决定将他调往军队后方,担任一职闲职。然而,在淮海战役中,蒋介石却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将刘峙派去指挥战役。此举引发了许多国民党内部的嘲讽和质疑:“徐州的大门,怎么能让一只猪来把守?”显然,蒋介石对人才的眼光已经严重偏离,最终导致了国民党的大规模溃败。
面临失败
即便薛岳在解放战争中表现不佳,蒋介石手下的名将依然不乏其人。白崇禧、阎锡山、汤恩伯等人都具备独立指挥的能力,然而,蒋介石偏偏选择了像刘峙和胡宗南这样毫无实战能力的庸才。尤其是在面对解放军的强大攻势时,这些“奴才”将领的无能直接将国民党推向了灭亡的深渊。
蒋介石之所以排斥薛岳,实际上不仅仅因为他在与粟裕的较量中屡战屡败。更重要的是,薛岳并不是一个百依百顺、听命于蒋介石的“奴才”。刘峙和胡宗南才是蒋介石心目中理想的将领,因为他们能完全听从上级指挥,顺从蒋介石的意图,这也成为了蒋介石对他们的偏爱。
值得一提的是,粟裕将军曾在回顾国民党将领时提到,杜聿明和王耀武是国民党中最具个人能力的两位将领。然而,杜聿明在刘峙手下无从发挥,而王耀武更是被任命为济南的空头司令,这显然与国民党当时的军事布局大相径庭。
至于徐州副司令韩德勤,纵观整个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他几乎没有任何胜利,败仗却连连不断,然而蒋介石依旧给了他副总司令的高位。这种看似荒谬的任命无疑也为国民党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小结
一支军队的质量往往由指挥官的能力决定。当一个无能的将领掌控大权时,整个军队的战斗力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就像凤尾再加上鸡头,也不过是个不中用的废物。如果让像刘峙和韩德勤这样的庸才来领导拥有强大兵力和装备的国军,无论他们的物质条件多么优越,最终都会走向失败的结局。这也是国民党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之一。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